Ⅰ 牙皂散有祛斑作用嗎有用過的說說效果
這個什麼散的倒是沒使過的,我之前長黃褐斑,一開始只是眼角有,那時候意識不強,沒回咋管,結果答越長越多,後來慌啊,還是我一個朋友給我說的那個
黛芙薇爾祛斑精華
能去掉,就趕緊買來用了,開始效果不是很明顯,後來堅持了幾個月沒想到還真一點點的去掉啦,挺神奇的,你可以去試試這個哦
Ⅱ 臉上長了十幾年的黃褐斑請問用皂牙散由豬牙皂角,紫背浮萍,白梅肉組成的中成葯
我也 有班,是黛芙薇爾淡 化的呢,
其 實我想說,你說的這個應該是沒有用的。
像 是我喝 了很 多的檸 檬蜂蜜,也用 白 醋洗臉
我知 道這么多,也經 歷也這 么多。也沒 有去 掉。
最 後還 是同 事告 訴我的,黛芙薇爾,堅 持了一段時 間,臉干 凈了。
想 說一句,無論如何,要注 意防曬。
Ⅲ 豬牙皂粉是干嗎用的
豬牙皂,豆科皂莢屬植物皂莢
因受外傷等影響而結出的畸形小莢果
秋季採收,除去專雜質,曬干
呈圓柱形,屬略扁而彎曲
表面紫棕色或紫褐色,被灰白色蠟質粉霜,擦去後有光澤
並有細小的疣狀突起及線狀或網狀的裂紋
頂端有鳥喙狀花柱殘基,基部具果梗殘痕
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棕黃色,中間疏鬆,有淡綠色或淡棕黃色的絲狀物
偶有發育不全的種子
氣微,有剌激性,味先甜而後辣
功能主治:
祛痰開竅,散結消腫
用於中風口噤,昏迷不醒,癲癇痰盛,關竅不通
喉痹痰阻,頑痰喘咳,咯痰不爽,大便燥結;外治癰腫
Ⅳ 牙皂散的成份
豬牙皂
豬牙皂
拼音名:Zhuyazao
英文名:FRUCTUS GLEDITSIAE ABNORMALIS
本品為豆科植物皂莢 Gleditsia sinensis Lam.的乾燥不育果實。秋季採收,除去雜質,乾燥。
【性狀】 本品呈圓柱形,略扁而彎曲,長5~11cm ,寬0.7~1.5cm。表面紫棕色或紫褐色,被灰白色蠟質粉霜,擦去後有光澤,並有細小的疣狀突起及線狀或網狀的裂紋。頂端有鳥喙狀花柱殘基,基部具果梗殘痕。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棕黃色,中間疏鬆,有淡綠色或淡棕黃色的絲狀物,偶有發育不全的種子。氣微,有剌激性,味先甜而後辣。
【鑒別】 (1) 本品粉末棕黃色。石細胞眾多,類圓形、長圓形或形狀不規則,直徑15~53μm 。纖維大多成束,直徑10~25μm,壁微木化,周圍細胞含草酸鈣方晶及少數簇晶,形成晶纖維;纖維束旁常伴有類方形厚壁細胞。草酸鈣方晶長 6~15μm ;簇晶直徑6~14μm。木化薄壁細胞甚多,紋孔及孔溝明顯。果皮表皮細胞紅棕色,表面觀類多角形,壁較厚,表面可見顆粒狀角質紋理。
(2) 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8ml ,加熱迴流5 分鍾,放冷,濾過。取濾液 0.5ml,
置小瓷皿中,蒸干,放冷,加醋酐3 滴,攪勻,沿皿壁加硫酸2 滴,漸顯紅紫色。
(3) 取本品粉末1g,加水10ml,煮沸10分鍾,濾過,濾液強烈振搖,即產生持久的
泡沫(持續15分鍾以上)。
【炮製】 除去雜質,洗凈,曬干。用時搗碎。
【性味與歸經】 辛、咸,溫;有小毒。歸肺、大腸經。
【功能與主治】 祛痰開竅,散結消腫。用於中風口噤,昏迷不醒,癲癇痰盛,關
竅不通,喉痹痰阻,頑痰喘咳,咯痰不爽,大便燥結;外治癰腫。
【用法與用量】 1~1.5g ,多入丸散用。外用適量,研末吹鼻取嚏或研末調敷患
處。
【注意】 孕婦及咯血、吐血患者禁用。
【貯藏】 置乾燥處,防蛀。
Ⅳ 雀斑有什麼金方
雀斑是常見的好發於中青年女性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色素沉著病。因其狀如芝麻散在,如雀卵之色,故名雀斑。中醫稱之為「雀子斑」、「雀子」等。
本病的臨床表現為:常自3歲開始面部出現色素斑,隨年齡而逐漸增多,至青春期達高峰,老年後又可減輕。損害為黃褐色或黃棕色斑點,圓形或橢圓形,數目多少不一,對稱分布。皮損多見於面部,特別是鼻樑部、顴部、頰部等處,也見於頸部、手背、前臂伸側及肩部。少數可泛發胸、背部。日曬後顏色加深、數目增多,因此常於舂夏季加重,秋冬季減輕。
(一)內治方【方一】驗方一【來源】河南中醫,1982:(3)
【組成】丹參、浮萍、雞血藤各30克,生地黃20克,連翹15克、紅花、川芎、荊芥穗、生甘草各10克。
【功效】活血化瘀,祛風解毒。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二】驗方二【來源】《頭面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組成】綠豆衣30克,羌活、防風、白附子、川芎、紅花、凌霄花各6克,生地黃、黃芩各12克,山葯、冬瓜仁各30克。
【功效】補脾養胃,補腎澀精,清熱解毒。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三】驗方三【來源】《頭麵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組成】黃芪、黨參、雞血藤各30克,當歸、麥門冬、五味子各15克,桂枝12克,紅花10克。
【功效】益氣活血,養陰通絡。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四】驗方四【來源】《頭麵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組成】熟地黃30克,枸杞子、懷山葯各15克,巴戟天、羊藿葉、山萸肉、茯苓、澤瀉各12克,牡丹皮、菟絲子各9克。
【功效】滋陰補腎。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五】驗方五【來源】《頭麵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組成】白桃花適量。
【功效】利水活血通便。
【用法】煎湯當茶喝。
【方六】犀角升麻丸加減【來源】《頭麵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組成】水牛角60克,升麻、羌活、防風、生地黃各12克,白附子、白芷、川芎、紅花、黃芩、當歸、知母各10克。
【功效】涼血祛風,活血解毒。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七】柴胡桂枝湯加減【來源】《頭麵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組成】柴胡、當歸、白芍、半夏、黃芩、桂枝各9克,薏苡仁30克,甘草、生薑各6克,大棗5枚。
【功效】調和營衛,宣通氣血。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八】六味地黃湯加減【來源】《頭麵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組成】熟地黃、山葯各15克,山茱萸、牡丹皮、茯苓、當歸、丹參各10克,甘草6克。
【功效】滋陰補腎。
【製法】上葯水煎取汁。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九】雀斑湯加減【來源】《頭麵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組成】丹參、雞血藤、浮萍各30克,紅花、川芎、荊芥穗、生甘草各10克,生地黃20克。
【功效】涼血祛瘀,清肺消風。
【製法】上葯水煎取汁。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十】犀角升麻丸【來源】《醫宗金鑒》【組成】犀角45克,升麻、羌活、防風、生地黃各30克,白附子、白芷、川芎、紅花、黃芩各15克,甘草7.5克。
【功效】祛風清熱,涼血解毒。
【製法】為細末,蒸餅為小丸。
【用法】每服6克。
(二)外治方【方一】玉容丸【來源】《外科正宗》【組成】甘松、山柰、細辛、白芷、白蘞、白芨、防風、荊芥、僵蠶、梔子、藁本、天麻、羌活、獨活、密陀僧、枯礬、檀香、川椒、菊花各3克,大棗7枚。
【功效】健膚美容。
【製法】為末,與皂角500克同槌作丸。
【用法】早晚搽洗患處。
【方二】治雀子斑方【來源】《醫學入門》【組成】梅肉、櫻桃枝、豬牙皂角、紫背浮萍各等份。
【功效】溫經散寒,祛風潤膚。
【製法】上葯研為末。
【用法】上葯共研為細末。每天先用熱水洗臉。然後取葯粉於手中,加少量水後在掌中調勻,或直接將葯粉撒在濕毛巾上,輕輕地揉擦面部,待面部有熱感,即可停止。用干毛巾擦凈後,再塗一些面脂,不塗也無妨。
【方三】驗方一【來源】《王渭川臨床經驗選》【組成】蛇床子、海桐皮、鴉膽子、芙蓉花、水仙花根、蛇蛻、穿山甲、大楓子各等份。
【功效】祛風燥濕,攻毒殺蟲,通絡散瘀。
【製法】共研細末,和上等擦麵粉。
【用法】每日擦臉1次。
【方四】驗方二【來源】《頭麵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組成】密陀僧。
【功效】消腫殺蟲,收斂祛斑。
【製法】研末。
【用法】夜擦日洗,久之自去。
【方五】驗方三【來源】《頭麵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組成】安息香酒1份,薔薇花露40份。
【功效】清熱解毒,開竅辟穢,活血益氣。
【用法】和勻用以洗面。
【方六】驗方四【來源】《頭麵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組成】露蜂房。
【功效】祛風攻毒殺蟲。
【製法】七月七日取露蜂房,於漆碗中水酒浸過,濾汁,調胡粉成膏。
【用法】外敷患處。
【方七】驗方五【來源】《靈驗偏方治百病》【組成】鮮雞蛋15個,白酒500毫升。
【功效】滋陰潤燥,活血祛瘀。
【製法】將雞蛋浸白酒內7日。
【用法】每晚用蛋白適量塗面部,第2日早晨洗去。
【方八】驗方六【來源】《頭麵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組成】雞卵適量。
【功效】滋陰潤燥養血。
【製法】醋浸令壞。
【用法】取出敷之。
【方九】驗方七【來源】《醫宗金鑒》【組成】白茯苓、白蜜各適量。
【功效】祛斑增白。
【製法】研細白茯苓,用白蜜調和均勻。
【用法】每夜敷上,7天見效。
【方十】驗方八【來源】《頭麵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組成】白僵蠶、黑丑、細辛各60克。
【功效】祛風散結,化痰祛濕,殺蟲攻積。
【製法】研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用法】洗臉時擦之,日2次。
【方十一】驗方九【來源】《頭麵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組成】桃仁,冬瓜仁各等份。
【功效】活血祛瘀利濕,滋潤肌膚。
【製法】研細末。
【用法】蜜調外敷面部,次晨洗去。
【方十二】驗方十【來源】《頭麵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組成】白丑適量。
【功效】消斑祛瘀,利濕殺蟲。
【製法】研細末,雞蛋清調和成膏。
【用法】外敷患處。
【方十三】驗方十一【來源】《頭麵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組成】石菖蒲、甘草、白茯苓、淡豆鼓、皂角各等份。
【功效】化濕開竅,驅風散寒。
【製法】研成細末。
【用法】雞蛋清調塗面上,次晨溫水洗去【方十四】玉肌散【來源】《瘍醫大全》【組成】白附子、白芷、滑石各6克,綠豆200克。
【功效】通經活絡,祛風美容。
【製法】研細末。
【用法】每用30克,早晚洗面。
【方十五】御前洗面葯【來源】《男女奇效良方》【組成】糯米500克,黃明膠30克,大皂角250克,白芨30克,白蘞30克,香白芷30克,白術45克,沉香9克,藁本30克,川芎30克,細辛30克,甘松30克,茯苓45克,白檀45克,桃仁45克。
【功效】清熱祛風,潤膚增白。
【製法】糯米碾成粉,黃明膠炒成珠,皂角火炮去皮,藁本、川芎去皮,細辛去土葉,甘松去土。上葯除糯米外,共為細末,再加入糯米粉,調勻密貯。
【用法】每天用之洗面。
【方十六】洗面玉容方【來源】《男女奇效良方》【組成】香薷、白芷、白鮮皮、甘松、山柰、防風、白蘞、藁本、白僵蠶、白附子、天花粉、零陵香、綠豆粉、皂角各等份。
【功效】清熱解毒,除濕祛風。
【製法】上葯共為細末。
【用法】每天早上葯粉洗面。
【方十七】絲瓜散【來源】《男女奇效良方》【組成】絲瓜30克。
【功效】清熱瀉火,涼血解毒。
【製法】將絲瓜曬干,研為極細末備用。
【用法】每日用水調塗面。
【方十八】硃砂散【來源】《千金要方》【組成】上硃砂、白蜜各適量。
【功效】清熱解毒。
【製法】研細如粉,和白蜜合勻。
【用法】夜卧塗面,旦以酢漿洗之。
【方十九】連子胡同方【來源】《男女奇效良方》【組成】白芷、甘菊各9克,珠兒粉15克,白果二十個,紅棗十五個,豬胰一個。
【功效】美白消斑,潤澤肌膚。
【製法】甘菊花去梗,珠兒粉研細。上葯共搗爛拌勻。另用蜂蜜拌和酒釀,隔水燉化,然後加入研細的葯末,蒸過後用。
【用法】每晚擦面,早洗去。
【方二十】黑牽牛塗法【來源】《男女奇效良方》【組成】黑牽牛適量。
【功效】祛風利水,祛垢除斑。
【製法】研末,以雞蛋清調。
【用法】每晚洗面後,以其敷面,晨起洗凈。
【方二十一】山柰散【來源】《衛生易簡方》【組成】山柰子、鷹糞、密陀僧、蓖麻子各等份。
【功效】祛斑殺蟲,收斂燥濕。
【製法】研細,用乳汁調和。
【用法】卧前時塗上,平坦洗去。
【方二十二】鍾乳鬆散【來源】《男女奇效良方》【組成】益母草7.5克,白附子6克,白芨7.5克,白蘞6克,輕粉1.5克,鍾乳松6克,密陀僧4.5克。
【功效】活血祛瘀,增白悅澤。
【用法】上葯同研細末,以人乳汁調塗患處,或溫水調。臨卧用。次日用溫水洗去。
Ⅵ 消除雀斑的方法有哪些
1.取梅肉、櫻桃枝、豬牙皂角、紫背浮萍,等份研細末,於熱水洗臉後,倒些專葯粉在手中,用水調勻,屬揉擦面部,至有微熱感為止,然後用毛巾擦凈。也可再塗點普通面脂。按此法經過一段時間擦洗後,雀斑便會在不知不覺中消失。
2.將香白芷30克研成極細的粉末,用蜂蜜50克調勻,裝瓶備用。每晚洗臉後,搽在面部,早晨洗去,持續三個月,雀斑即可全部消除。
3.維生素C對防止褐斑、雀斑有明顯的功效。新鮮蔬菜和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如甘薯、白菜、甘藍、雪裡蕻中維生素C的含量最多。維生素C可促進皮膚白嫩,具有防止褐斑的作用。
4.取丁香、白蒺藜、白芨、白僵蠶各90克,白芷30克,白茯苓、白附子各15克。將皂角3隻去皮,與上述各葯共研細末,和勻,常用以洗臉,臉會變白,同時臉上的黯色、痤瘡和粉刺也會消失。
Ⅶ 牙皂粉怎麼樣做面膜和什麼一起做
想改善皮膚用專業面膜效果好一些
Ⅷ 皂角熬水洗臉能祛斑嗎
祛斑應該選擇科學的祛斑方式,並且選擇具備正規備案的祛斑產品,但是祛斑只用祛斑產品是不行的。還需要結合自身色斑形成的具體原因來分析如何科學祛斑的。
除了選擇使用適合自己的祛斑方式之外,在日常生活中還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保證良好的作息時間,不要熬夜;
Ⅸ 怎樣消除雀斑
1.取梅肉復、櫻桃枝、豬牙皂角制、紫背浮萍,等份研細末,於熱水洗臉後,倒些葯粉在手中,用水調勻,揉擦面部,至有微熱感為止,然後用毛巾擦凈。也可再塗點普通面脂。按此法經過一段時間擦洗後,雀斑便會在不知不覺中消失。
2.將香白芷30克研成極細的粉末,用蜂蜜50克調勻,裝瓶備用。每晚洗臉後,搽在面部,早晨洗去,持續三個月,雀斑即可全部消除。
3.維生素C對防止褐斑、雀斑有明顯的功效。新鮮蔬菜和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如甘薯、白菜、甘藍、雪裡蕻中維生素C的含量最多。維生素C可促進皮膚白嫩,具有防止褐斑的作用。
4.取丁香、白蒺藜、白芨、白僵蠶各90克,白芷30克,白茯苓、白附子各15克。將皂角3隻去皮,與上述各葯共研細末,和勻,常用以洗臉,臉會變白,同時臉上的黯色、痤瘡和粉刺也會消失。
Ⅹ 牙皂有什麼作用
牙皂的功效與作用
牙皂又被稱為豬牙皂,是一種植物的果實,很多人對這種植物知道的很少,甚至是完全不知道還有這樣一種植物。這種植物一般 生活中愛山坡上面或者是山谷之中,都是人跡罕至的地方,所以人們對這種植物知之甚少。本文將介紹一下牙皂的相關知識。
【中葯名】豬牙皂 zhuyazao
【別名】豬牙皂角、牙皂、烏犀、小皂、眉皂、小皂莢。
【英文名】Gleditsiae Fructus Abnormalis。
【來源】豆科植物皂莢Gleditsia sinensisi Lam.的乾燥不育果實。
【植物形態】落葉喬木,高達30米。樹干棘刺勁直,常分枝。羽狀復葉,小葉3~9對,小葉柄短,被短柔毛,小葉卵狀披針形或長圓形,長2~8厘米,寬1~4厘米,先端有短尖,基部圓楔形,稍偏斜,邊緣有細鋸齒,上面被短柔毛,下面中脈稍被毛。網脈兩面凸起。
總狀花序頂生或腋生,花雜性,雄花花萼4,三角狀披針形,兩面被柔毛,花瓣4,黃的色,長圓形,被柔毛,雄蕊8(6),退化雌蕊短,兩性花花梗長2.5毫米,萼片、花瓣均長於雄花的萼片及花瓣,雄蕊8,子房 縫線上及基部被毛,柱頭2淺裂。莢果帶狀,紅棕色或暗棕色,勁直或稍彎曲。種子長圓形或橢圓形。花期3~5月。果期5~10月。
【產地分布】生於海拔200~2500米的山坡林中、山谷。主產於華北、華東、中南、西南及陝西、甘肅等。
【採收加工】秋季採收,除去雜質,乾燥。
【葯材性狀】呈圓柱形,略扁而彎曲,長5~11厘米,寬0.7~1.5厘米。表面紫棕色或紫褐色,被灰白色蠟質粉霜,擦去後有光澤,並有細小的疣狀突起和線狀或網狀的裂紋。頂端有鳥喙狀花柱殘基,基部具果梗殘痕。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棕黃色,中間疏鬆,有淡綠色或淡棕黃色的絲狀物,偶有發育不全的種子。氣微,有刺激性,味先甜而後辣。
【性味歸經】性溫,味辛、咸。有小毒。歸肺經、大腸經。
【功效與作用】開竅祛痰、散結消腫。屬化痰止咳平喘葯下屬分類的溫化寒痰葯。
【臨床應用】用量1~1.5克,多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吹鼻取嚏或研末調敷患處。用治中風口噤,昏迷不醒,癲癇痰盛,關竅不通,喉痹痰阻,頑痰喘咳,咯痰不爽,大便燥結,外治癰腫。
【主要成分】莢果含三萜皂式:皂莢甙,甙甙元為皂莢甙元,皂莢皂甙。尚含蠟酸,二十九烷,正二十七烷,豆甾醇,谷甾醇,鞣質等。
【使用禁忌】體弱者、孕婦及咯血、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