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物劑量」的名詞解釋
根據人體的一定來部位對紫外線照源射後的反應程度而確定的劑量稱為生物劑量。
它以出現最弱紅斑反應所需的時間為標准,即某一部位距光源一定距離時,於紫外線照射後局部出現的肉眼能見的最弱紅斑的時間。其劑量單位為秒,簡稱MED(minimal enythemal dose)。
(1)紫外線弱紅斑量的功能擴展閱讀
產生最小紅斑所需的最低紫外線照射劑量(焦耳/cm)或最短時間。 MED隨著個體皮膚的光敏感性而變化,根據光敏度的不同,可分為不同的光型。
通過MED可測量防曬指數:引起被防曬化妝品防護的皮膚產生紅斑的MED與未被防護的皮膚產生的皮膚紅斑所需的MED之比。例如,SPF為30時,將會使紅斑在300分鍾後發生。UVA可以引起紅斑,但是需要的能量則高很多。
可以通過下列方法測試皮膚的最小紅斑量:
1、根據Fizpatrick皮膚分型
2、目測最淡紅斑對應的UV劑量
3、色素計(melanin meter)測定—— MI
4、紅斑計(Erythema Meter)測定—— EI
2. 紫外線能穿透什麼
不同波段紫外線穿透能力不同。
1.UVD波段,波長100~200nm,又稱為真空紫外線。它的穿透能力極弱。它能使空氣中的氧氣氧化成臭氧,稱為臭氧發生線。
2.UVC波段,波長200~275nm,又稱為短波滅菌紫外線。它的穿透能力最弱,無法穿透大部分的透明玻璃及塑料。
3.UVB波段,波長275~320nm,又稱為中波紅斑效應紫外線。中等穿透力,它的波長較短的部分會被透明玻璃吸收,日光中含有的中波紫外線大部分被臭氧層所吸收,只有不足2%能到達地球表面,在夏天和午後會特別強烈。
紫外線指的是電磁波譜中波長從 100nm~400nm 輻射的總稱,不能引起人們的視覺。1801 年德國物理學家裡特發現在日光光譜的紫端外側一段能夠使含有溴化銀的照相底片感光,因而發現了紫外線的存在。紫外線可以用來滅菌,過多的紫外線進入體內會對人體造成皮膚癌。
當紫外線照射人體或生物體後,發生生理變化。不同波長的紫外線的生理作用不同。根據紫外線對生物作用,在醫療上把紫外線劃分為不同的波段:黑斑紫外線(曲線 A)在 320~400 納米波段;紅斑紫外線或保健射線(曲線 B)在 280~320 納米波段;滅菌紫外線(曲線 C)在 200~280 納米波段;致臭氧紫外線(曲線 D)在 180~200 納米波段。
紫外線的致黑斑作用:波長在 320~400 納米的紫外線又叫長波紫外線。該波段的紫外線生物作用較弱,但它對人體照射後使皮膚變黑,皮膚有明顯的色素沉著作用,這就是紫外線的黑斑作用。該波段的紫外線可強烈地刺激皮膚,使皮膚新陳代謝加快、皮膚生長力加強和使皮膚加厚。A 波紫外線是治療皮膚病的重要波段,像牛皮癬、白癜風等疾病。
3. 紫外線指數是什麼防曬系數是什麼
紫外線指數是指當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最高時(一般是在中午前後,即從上午十時至下午三時的時間段里),到達地球表面的太陽光線中的紫外線輻射對人體皮膚的可能損傷程度。
紫外線指數變化范圍用0-15的數字來表示,通常,夜間的紫外線指數為0,熱帶、高原地區、晴天時的紫外線指數為15。當紫外線指數愈高時,表示紫外線輻射對人體皮膚的紅斑損傷程度愈加劇,同樣地,紫外線指數愈高,在愈短的時間里對皮膚的傷害也愈大。
防曬系數(SPF)是指SPF防曬系數,是測量防曬品對陽光中紫外線UVB的防禦能力的檢測指數,表明防曬用品所能發揮的防曬效能的高低。它是根據皮膚的最低紅斑劑量來確定的。
SPF值後面的系數是指紫外線照對皮膚的照射不致傷害的一個時間范圍。 防護UVA的防曬指數以PA或者PPD表示。
當紫外線為最弱(0一2級)時對人體無太大影響,外出時戴上太陽帽即可;紫外線達3一4級時,外出時除戴上太陽帽外還需備太陽鏡,並在身上塗上防曬霜,以避免皮膚受到太陽輻射的危害。
當紫外線強度達到5一6級時,外出時必須在陰涼處行走;紫外線達7一9級時,在上午10時至下午4時這段時間最好不要到沙灘場地上曬太陽;當紫外線指數大於等於10時,應盡量避免外出,因為此時的紫外線輻射極具有傷害性。
一般環境下,普通類型皮膚的人用防曬品以SPF8至12為宜;皮膚白皙者用SPF30;對光過敏的人,要選擇SPF值在12至20之間的為宜。上班族只是在上下班的路上接觸陽光,因此防曬指數在15以下即可。
進行戶外活動的旅遊者,推薦使用SPF20左右的防曬品。在高原烈日下活動或去海灘游泳,宜選用SPF30的防曬品。戶外游泳時宜選擇防水的防曬護膚品,但除游泳外,防水防曬護膚品應少用。
4. 紫外線有啥用途
1、殺菌作用,用紫外線照射感染性創面,可直接殺滅病原體或改變微生物生存環境,抑制其生長繁殖。紫外線的殺菌作用與其波長有關,不同波長紫外線殺菌能力不一。
250~260nm最強,以後又降低,各種細菌對不同波長紫外線的敏感性有差異。此外,紫外線照射必須達到一定的輻照強度才具有有效的殺菌作用。
2、促進維生素D合成作用,這是紫外線輻射皮膚後的重要生理作用,這不僅對佝僂病和軟骨症有預防和治療作用,對預防老年人骨質疏鬆症也有積極意義。
3、促進局部血液循環作用紫外線照射區血管舒張,改善血液循環,可使炎症介質加快清除,缺氧和酸中毒情況得到緩解。
4、止痛作用,紅斑量紫外線治療有明顯的鎮痛效果。對炎症性和非炎症性疼痛均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5、消炎作用,上述殺菌作用,促進局部血液循環作用和止痛作用均有利於消炎作用。此外,紫外線可動員和加強機體免疫功能,以更快清除病原體的作用。
6、促進傷口癒合作用,紫外線有促進細胞生長、分裂和增殖作用以及改善血液循環、改善組織細胞營養和再生條件的作用等,均有利於傷口的癒合。臨床上可用於治療各種感染創面、遷延不愈的傷口和皮膚潰瘍等。
7、色素沉著作用紫外線導致的色素沉著既有利於增強皮膚的耐曬能力,提高對紫外線的抵抗,同時也是治療白癜風的作用機制。臨床上常用PUVA法,即口服或外用光敏劑後接受UVA照射治療。
8、皮膚角質增厚紫外線照射可促使皮膚角質增厚,最高增厚達2~3倍,從而增強皮膚的屏障作用,減少有害化學物質及過敏原滲入皮膚。此外,一定強度紫外線照射體表,可使皮膚色素沉著,角質增厚,皮膚屏障防禦能力增強。
9、脫敏作用,在多次紫外線照射下,機體會產生少量組胺,從皮膚中不斷進入血液,刺激組胺酶產生,當後者有足夠量時,就能分解過敏反應時血中過多的組胺,而起到脫敏作用。
10,分解油煙,用紫外光來改變其油脂的分子鏈,同時這種紫外光與空氣中的氧反應後產生臭氧,將油脂分子冷燃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油煙中的有機物被光解氧化,異味也隨之消除。
5. 光療法的紫外線療法
應用紫外線防治疾病的方法稱為紫外線療法。紫外線系不可見光,因位於可見光譜紫色光線的外側而得名。 紫外線的波長400~180nm。其光譜分三個波段。(1)長波紫外線(UVA),波長范圍400~320nm;(2)中波紫外線(UVB)波長范圍320~280nm;(3)短波紫外線(UVC),波長范圍280~180nm。
紫外線的各種生物學作用都有有一定的光譜特點,從而可描繪出一定曲線,即紫外線生物學作用的光譜曲線。
Ⅰ-殺菌作用曲線
Ⅱ-維生素D形成作用曲線
Ⅲ-皮膚紅斑形成作用曲線……色素形成 作用曲線
Ⅰ紫外線殺菌作用線:在短波部分,殺菌作用最強的部分為250~260nm。
Ⅱ紫外線在維生素D作用曲線:也有最高峰值,波長位於280nm。
Ⅲ紫外線的紅斑形成曲線;有兩個高峰,第一個高峰位於波長297nm。第二個高峰位於波長250~260nm。虛線為色素形成作用曲線表明其作用最強部分在長波紫外線的范圍內。 1.抗炎作用紫外線紅斑量照射是強有力的抗炎因子,尤其對皮膚淺層組織的急性感染性炎症效果顯著。紫外線抗炎作用機理:(1)殺菌;(2)改善病灶的血循環;(3)刺激並增強機體防禦免疫功能。
2.加速組織再生小劑量紫外線照射可促進組織再生,於骨折、周圍神經損傷等均可應用小劑量紫外線以促其再生。作用機理:(1)加強血液供給有利於營養物質進入;(2)小劑量紫外線加速核酸合成和細胞分裂。
3.鎮痛紫外線紅斑量照射具有顯著的鎮痛作用,無論對感染性炎症、非感染性炎症痛,風濕性疼痛及神經痛均有郎的鎮痛效果,其鎮痛機理有(1)對表皮深層的感覺神經末梢的直接作用,使其進入間生態或使其發生可逆的變化。(2)對於較深層組織止痛,可用優勢興奮波士頓,掩蓋效應即來解釋紫外線紅斑所產生的沖動與痛覺沖動在傳入經路上的互相競爭與互相干擾。
4.脫敏紫外線照射後在體內產生與蛋白質相結合的組織胺,具有一定的抗原性能,劑量逐漸增加的重復的紫外線照射所產生的組織胺,可促進機體分泌組織胺酶以破壞體內過量的組織胺,從而起到非特異性的脫敏作用。此外紫外線照射後維生素D增多,致使機體對鈣吸收增多,鈣離子可降低神經系統興奮性和血管通透性,跡有利於減輕過敏反應。
5.預防和治療佝僂病和骨軟骨病機體組織缺鈣,在小兒患佝僂病,在成人,尤其是孕婦,則患骨軟骨病,還易患骨折,骨髓炎及齲齒等,採用全身無紅斑量紫外線照射,可促進維生素D的生成,調節鈣磷代謝,預防和治療由紫外線缺乏帶來的疾病。
6.加強免疫功能機體長期缺乏紫外線照射,可致免疫功能低下,對各種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減弱,故易患各種傳染病,如皮膚化膿性炎症,感冒、流感、肺結核、氣管炎及肺炎等,紫外線無紅斑照射通過使皮膚的殺菌力增強;加強巨噬細胞系統的功能,提高巨噬細胞活性及使體液免疫成分含量增多,活性增強來提高機體的特異和非特異性免疫功能。 1.適應證紅斑量紫外線常於治療急性化膿性炎症(癤、癰、急性蜂窩織炎、急性乳腺炎、丹毒、急性淋巴(腺)管炎、急性靜脈炎)以及某些非化膿性急性炎症(肌炎、腱鞘炎);傷口及慢性潰瘍;急性風濕性關節炎、肌炎;神經(根)炎及一些皮膚病,如玫瑰糠疹、帶狀皰疹,膿胞狀皮炎等。
全身無紅斑量紫外線常用於預防和治療佝僂病,骨羅軟骨病,長期卧床骨質疏鬆、流感、傷風感冒等。
2.禁忌證
大面積紅斑量紫外線照射對於活動性肺結核,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血友病、惡性腫瘤、急性腎炎或其它腎病伴有重度腎功能全,重度肚功障礙、急性心肌炎、對紫外線過敏的一些皮膚病(急性泛性濕疹、光過敏症、紅斑性狼瘡的活動期等)是禁忌。
全身無紅斑量照射對於小兒嚴重滲出性素質是禁忌。
6. 紫外線的作用與危害
什麼是紫外線?
紫外線是指波長在200nm~380nm之間的太陽光線,包括3類:UV-A波長為315nm~380nm,UV-B波長為280nm~315nm,UV-C波長200nm~280nm。到達地球表面的太陽光線(290nm—2000nm)中紫外線約佔13%,其中UV-A佔97%,UV-B佔3%,UV-C接近於0。對人皮膚損傷的只有UV-A、UV-B。通過特殊工藝製成的UV-C紫外線燈,用來進行消毒滅菌。
紫外線益處種種
在過去很長時間以來,人們對紫外線的認識是模糊的,一味地防!防!防!殊不知紫外線對人體也有有益的一面。
首先,中長波紫外線的照射,可使皮膚中的脫氧膽固醇轉變為維生素D,維生素D可增強鈣磷在體內的吸收,能幫助骨骼的生長發育,成長期的兒童多曬太陽,多在戶外活動,有利於預防佝僂病。近來在白領階層中佝僂病的發生率有所增加,這是因為白領媽媽們上下班坐車,工作環境全封閉,辛勤一周後的雙休日又慵懶地不想出門。
其次,不同波長的UV-A、UV-B波段能夠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狼瘡、銀屑病、硬皮病、白癜風、玫瑰糠疹和皮膚T細胞性淋巴瘤等皮膚病。僅對紅斑狼瘡的治療研究表明,用紫外線治療的病人可以顯著減輕症狀和減少綜合症發生的危險,而且隨著治療時間的延長,治療的有效性不斷增強。
再次,紫外線還可使微生物細胞內核酸、原漿蛋白發生化學變化,用以殺滅微生物,對空氣、水、污染物體表面進行消毒滅菌。
紫外線(UV)消毒是一種高效、安全、環保、經濟的技術,能夠有效地滅活致病病毒、細菌和原生動物,而且幾乎不產生任何消毒副產物。因此,在凈水、污水、回用水和工業水處理的消毒中,UV逐漸發展成為一種最有效的消毒技術。由於紫外線具有對隱孢子蟲的高效殺滅作用和不產生副產物等特點,使其在給水處理中顯示了很好的市場潛力。
給排水消毒方法可分為兩大類,即化學消毒法和物理消毒法。化學消毒法有加氯消毒和臭氧消毒等;物理消毒法有紫外線消毒等。化學消毒法一般都會產生消毒副產物,而紫外線消毒是唯一不會產生消毒副產物的方法,不會造成二次污染問題。
紫外線的危害
人們知道,紫外線直接照射皮膚,除有殺菌作用外,還具有調整和改善神經、內分泌、消化、循環、呼吸、血液、免疫系統以及促進維生素D生成的功能。但是,近年來人們逐漸認識到,過量的紫外線引起光化學反應,可使人體機能發生一系列變化,尤其是對人體的皮膚、眼睛以及免疫系統等造成危害。近年來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及我國一些城市,已開始發布紫外線指數預報,以提醒公眾採取相應的
防護措施。日前,世界衛生組織的專家們呼籲從事戶外活動的人們要避免長時間在日光下曝曬,到海濱和山區度假的尤其要注意保護皮膚。
紫外線對人體的皮膚和眼睛的影響最為明顯。皮膚對紫外線的吸收與其波長有關。波長越短,透入皮膚的深度越小,照射後黑色素沉著較弱;波長越長,透入皮膚的深度越大,照射後黑色素沉著較強。由於受光化學反應的作用,能級較高的光子流能引起細胞內的核蛋白和一些酶的變性。因此,被紫外線照射後,需經過6—8小時的潛伏期後才發生細胞的改變並出現症狀,包括皮膚干痛、表皮皺縮,甚至起泡脫落。因紫外線對組織的穿透力很弱,皮膚下的深層組織較少受傷。但嚴重的紫外線,可引起人體疲乏、低熱、嗜睡等全身反應。有些人的皮膚由於對紫外線過敏,光照後發生日光性皮炎(又稱曬傷),暴露區皮膚瘙癢、刺痛、皮膚脫屑,還可能潰破結痂。實際觀測表明,在海拔3500米的高原地區(紫外線通常為平原地區的3—4倍),裸露皮膚在中午前後紫外線照射下,持續20—40分鍾,皮膚有灼痛感且脫皮;持續40—80分鍾,皮膚會起丘疹狀水泡並導致各種病變。
長期、多次的曝曬,可造成皮膚和粘膜的日光性角化症(光照性角化症),表現在暴露部位(如額部、頰部、鼻尖、唇、眼瞼、結膜)出現單個和多個平頂形角化層增厚。據醫學分析,這是一種癌前期變化。研究表明,紫外線能引起細胞核內脫氧核糖核酸(DNA)的損傷,由於機體內在的缺陷,使細胞不能對損傷的DNA進行修復,從而發生對變異DNA的復制,若機體的免疫系統不能及時排斥,清除這種變異的細胞,即機體免疫監視功能有缺陷,這種變異DNA的細胞將發生增殖,最終導致腫瘤的形成因此,紫外線是皮膚的一個重要致癌因素。
1980年以來,美國診斷為黑色素和非黑色素皮膚癌以及白內障的人數明顯增加,類似的情況在其它許多國家也有出現。據美國癌症學會估算,美國1995年診斷為基底細胞或鱗狀細胞癌的患者達80萬例,黑色素皮膚癌約為3.4萬人。根據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指出,1973年以來,黑色素皮膚癌的發病率每年增加4%。據估算,1995年有9300人患皮膚癌死亡,其中7200人為惡性黑色素皮膚癌,2000人為其它皮膚癌。
眼睛是對紫外線最為敏感的部位。研究表明,波長為230毫微米的紫外線可全部為角膜上皮吸收,波長為280毫微米的紫外線對角膜損傷力最大。波長為290—400毫微米的近紫外線能對晶狀體造成損傷,是老年性白內障的致病因素之一。
在紫外線較強的地區,上述影響十分明顯。如在低緯度地區,由於太陽投射角大於高緯度地區,日照時間長,而在高海拔地區,由於空氣稀薄、雲霧塵粒少,大氣和地面對紫外線吸收少,都增加了紫外線的輻射量,因此,這些地區的白內障發病率相對較高;在陽光照耀的海面上或沙漠中長期瞭望觀察的士兵、海員,常有暗適應能力下降的現象出現;在空氣稀薄的雪山高原的工作人員,因受經雪地表面強烈反射的紫外線的光射損傷,易患雪盲症;人們在雪地、沙漠或海面上暴露時間過長,因受紫外線影響強,易患日光性眼炎。
1994年7月,世界氣象組織召開了紫外線指數專家會議。會議制定了紫外線指數的指導性標准,規定了世界氣象組織紫外線指數標准單位。根據美國氣象局的紫外線指數值,美國環境保護局在聽取皮膚病、眼科專家及有關組織咨詢意見基礎上,綜合考慮了紫外線指數值、不同的公眾皮膚類型及相應的「皮膚曬紅分鍾數」,確定了5種曝曬類型並提出了相應的防護建議,比如使用護膚素、防護衣帽,戴太陽鏡,尤其是在每天10時至16時盡量避免在烈日下曝曬等。
警惕紫外線的危害
過量的日光紫外線照射,可對人體的皮膚、眼睛以及免疫系統等造成傷害。紫外線能破壞人體皮膚細胞,使皮膚未老先衰。嚴重時產生日光性皮炎即曬傷或皮膚和粘膜的日光性角化症,引起癌變。眼睛是對紫外線最為敏感的部位,紫外線能對晶狀體造成損傷,是老年性白內障的致病因素之一。在驕陽似火的夏季,上午10點到下午3點這段時間,陽光中的紫外線最強,室外活動應避開這段時間。在室外活動時請不要忘記撐遮陽傘、戴遮陽帽和太陽鏡,使用護膚素、防曬霜,並盡量穿淺色衣服,以減輕紫外線的照射。
7. 紫外線光療反復照射後,皮膚耐受度增加,是否還須達到紅斑劑量
要取得最佳的治療效果,增加的劑量應滿足每次照射後都出現可發現的紅斑。因此,每次照射都需要依據前一次的反應調整劑量到最佳。
8. 紫外線有什麼好處
紫外線的保健作用
過度接觸紫外線,會燒傷皮膚,或引起老年性白內障,甚至引起皮膚癌等。但適量的紫外線對人體卻有許多好處:
殺菌消毒人體的表皮中分布著一種基底細胞,這種細胞含有「黑色素原」 是一種酪氨酸物質 ,在紫外線的作用下,「黑色素原」變為黑色,沉著於被曬的皮膚表面,使皮膚呈均勻的黑褐色。這就是日光曬黑皮膚的重要原因。這種沉著的色素可吸收較多的光能,迅速轉變為熱能,並刺激汗腺分泌而散熱。曬太陽能殺死皮膚上的細菌,預防癤瘡、毛囊炎等皮膚病。室內常進陽光,勤曬被褥,可減少疾病的傳播。
促進鈣磷代謝人體皮膚中含有固醇類物質,這種物質經陽光中的紫外線照射可變為維生素D。維生素D進人血液後改善鈣、磷的代謝,有抗佝僂病、骨軟化和老年骨質疏鬆的作用。
增強機體的免疫能力陽光中紫外線的照射,能刺激機體的造血機能,使紅血球的數量增多,血色素增加,改善紅細胞質量,改善肌肉的活動狀態,還能降低血壓、血糖、膽固醇、增加機體免疫能力,促進機體細胞吸氧能力和新陳代謝,減輕氣喘病和關節疼痛,舒筋活血,增強體質。
那麼,應在什麼時間接受紫外線?盛夏時11-17時不宜接受陽光曬,因為這段時間紅外線太強,一般能達到每分鍾每立方米1.5卡以上,所產生的溫度是37℃-45℃。春秋季節7-10點,或15-16點,這段時間,陽光中紫外線強,紅外線弱。
雖然紫外線過量對人體造成傷害,但人體的健康成長又離不開紫外線。皮膚中7-脫氫膽固醇經光照射轉變成維生素D3,維生素D3對維持人體細胞內外鈣離子濃度,調節鈣磷代謝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在日照不足的國家,嬰幼兒的佝僂病和成人的骨質軟化和骨質疏鬆症的發病多,嬰兒的茁壯成長離不開適量的日光浴,人體需要適量的紫外線,因此,適量的光照還是必要的。
如果您還有什麼不滿意的,請發消息給我,並附上問題的連接,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