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美容養生 > 嵐縣美容院

嵐縣美容院

發布時間:2021-02-08 01:34:56

A. 三支一扶考試的山西省情

山西省省情

一、概況

山西地處華北地區西部,黃土高原東翼,總面積為15.63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總面積的1.6%。境界輪廓略呈現由東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邊形。東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與河北省為鄰;西、南皆以濤濤黃河為塹,與陝西省河南省相望;北跨綿綿內長城,與內蒙古自治區毗連。

山西是中華民族的最早發祥地之一。芮城西河度文化與雲南的元謀猿人屬於同期,說明在250萬年以前,山西已經有了最早的原始人類。在山西境內共有舊石器遺址200多處,新石器遺址500多處,考古資料表明,約在10萬年以前,在汾河兩岸和現在的大同、朔州一帶,已經出現了比較集中的原始人群和村落。約在28000年以前,以原始共產制經濟為特點的母系氏族公社已經確立。在我國古代文獻中,有不少關於原始公社的傳說,部落聯盟中堯、舜、禹都在山西境內建過都「堯都平陽(今臨汾市)、舜都蒲坂(今永濟縣)、禹都安邑(今夏縣)」,現在臨汾城南還有堯廟,城東有堯陵,沁水以南有舜王坪。《禹貢》說夏禹治水「導河積石,至於龍門」,龍門又叫禹門口,在山西河津縣西北和陝西韓城縣東北。春秋時期,山西境內主要的諸侯封國是「晉」。公元前453年發生了晉陽之戰,趙、魏、韓三家聯合消滅了智氏,三分晉國,史稱「三家分晉」,所以山西又稱「三晉」。隋末,任隋韓河東道撫尉太原留守職務的李淵,在他兒子李世民和晉陽令劉文靜等策劃下,從太原起兵3萬反隋,建立唐朝,把晉陽城定為北都。

山西是中華文明發祥地之一,春秋時為晉國,故簡稱晉。悠久的歷史留下眾多的文化遺產,加上復雜的地形地貌、河流山川形成的自然景觀,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山西現存的古建築居全國之首,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有50處,省級400多處。四大佛教聖地之一的五台山,寺廟群集千年之萃。其中,以我國現存最古的木構建築南禪寺。集北魏至清代多種建築為一體的佛光寺及顯通寺,塔院舍利塔最為有名;建於北魏的恆山懸空寺懸於懸崖峭壁之上,以驚險奇特著稱;太原的晉祠是形式多樣的古建築薈萃的游覽勝地;平遙古城是全國現存三座古城之一,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芮城永樂宮是典型的元代道觀建築群,宮內壁畫是我國繪畫藝術的珍品;永濟普救寺是《西廂記》。《鶯鶯傳》故事發生地;解州關帝廟是全國規模最大的武廟;雲崗石窟是全國三大佛教石窟之一,氣勢雄偉。雕刻精細;應縣木塔建於文代,高67.31米,是我國最高的古木構建築;因拍攝《大紅燈籠高高掛》而聞名的祁縣喬家大院,加上祁縣渠家大院。靈石王家大院,太谷三多堂,共同組成山西晉中的大院民俗文化。山西名山大川遍布,自然風光資源豐富優美。北嶽恆山是五嶽之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綿山氣候宜人,自古就是避暑勝地,晉國名臣介於推攜母被燒死於此山;北武當山、靈空山、管涔山等也各有特點;黃河壺口瀑布是僅次於黃果樹瀑布的全國第二大瀑布,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山西還建有龐泉溝、蘆芽山、歷山、莽河等自然保護區,風景秀麗。景緻各異,有古樹名木,珍稀動物出沒,褐馬雞是國家珍稀動物。

山西是老革命根據地,革命活動遺址和革命文物遍布全省。著名的八路軍總部舊址,黎城黃崖洞八路軍兵工廠,文水劉胡蘭紀念館等。

山西的土特產品種類繁多。杏花村汾酒是我國古老的歷史名酒,色如水晶美玉,清香純正,味美無窮,暢銷國內外;山西老陳醋甜綿酸香,不僅調味上佳,還可消食、美容、殺菌;沁州黃小米形如珍珠,是皇家貢品;平遙牛肉色、香、味俱全;清徐葡萄,汾陽核桃。柳林木棗。同川梨。太原頭腦等土產名吃也二、自然資源

1.植物資源

山西高等植物有160多科,3,000多種。南部、東南部以次生落葉灌木叢和落葉闊葉林為主的夏綠闊葉混交林地區。中部以中旱生的落葉灌木叢和針葉林為主。北部和西部是暖溫帶及溫帶灌木叢和半乾旱草原。野生經濟植物目前已知者有1,000多種。

2.動物資源

省內動物資源相當豐富,有陸棲脊椎動物400種,佔全國總數的19.12%,主要經濟動物有毛皮類20種,葯用類70種。有國家一、二、三類保護動物31種,佔全國保護種數的21.5%。其中一類保護動物有7種,褐馬雞為我國特有珍禽,是山西的省鳥。

3.土地資源

土地資源中,尚有可開發的後備土地資源262.9萬公頃,其中宜農面積30萬公頃,宜林面積97.2萬公傾,宜牧面積135.7公頃。目前山西正加快退耕還林步伐,力爭用5-10年左右的時間,將全省3000萬畝坡耕地和低產全部退耕還林,將現有的宜林荒山荒坡全部造林,使山西的生態環境有一個根本性的改觀。

4.礦產資源

山西蘊藏最為豐厚的是礦產資源。目前已發現的有120多種,探明儲量的53種,其中儲量居全國前10位的有34種,煤、煤層氣、鋁礬土、耐火粘土、珍珠岩、鎵、沸石7種居全國位。煤炭儲量已探明的有2600億噸,佔全國煤儲總量的1/3,遠景儲量多,而且煤種齊全,煤質尤佳。具有低灰、低硫、低磷、高發熱量的特點,年產原煤3億多噸,為全國第一產煤大省。鋁礬土儲量約5億多噸,佔全國的1/3以上。鐵、銅、鈷、鎵等不僅儲量大,而且開發條件優越。山西的鐵礦已探明儲量有30億噸以上,居全國第四位。銅礦在全國居第三位。非金屬礦藏中,石灰石、石膏、長石、石棉、雲母、雲石、石墨、大理石、花崗岩等儲量也相當可觀。運城鹽湖的岩鹽、芒硝及白鈉鎂礬聞名全國。
是風味各異、回味無窮三、氣候條件

山西地形復雜,地處中緯度地區,屬暖溫帶、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寒夏暖,四季分明,南北差異和垂直差異較大。

山西地形多樣,高差懸殊,因而既有緯度地帶性氣候,又有明顯的垂直變化。山西地處中緯度,距海不遠,但因山脈阻隔,夏季風影響不大,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3°~14°C,晝夜溫差大,南北溫差也大。西部黃河谷地、太原盆地和晉東南的大部分地區,平均溫度在8°~10°C之間。臨汾、運城盆地年均溫度達12°~14°C。冬季氣溫全省均在0°C以下,夏季全省普遍高溫,7月份氣溫介於21°~26°C之間。山西無霜期南長北短,平川長山地短。大同盆地為110~140天,五台山僅85天,忻州盆地以北和東部山區135~155天,臨汾、運城盆地則長達200~220天。全省年降水量在400~650毫米,但季節分布不均勻,夏季6月~8月降水高度集中且多暴雨,降水量約佔全年的60%以上。全省降水受地形影響很大,山區較多,盆地較少。山西有三個多雨區,一是晉東南太行山區和中條山區,二是五台山區,三是呂梁山區。

四、歷史沿革

1.封建社會初期

從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為戰國時期;這時,中國歷史已進入封建社會。戰國時期,晉國的卿大夫代表新興地主勢力,進行了封建的社會改革。在經濟上,廢除了土地三年分配一次的舊制度,讓耕種土地的人獲得對土地的長期佔有權,史稱「晉作爰田」,實行這一改革後,使農業生產得到了發展。在政治上,晉國卿大夫在和舊貴族的斗爭中,實行了六卿專政。六卿是趙、魏、韓、范氏、中行氏、智氏。後來,范氏和中行氏被滅,只剩下了趙、魏、韓和智伯四家。趙簡子在今太原晉祠附近的古城營村,建築晉陽城,作為趙國初期的都城,這個城市從春秋到五代,一直存在了1500多年,始終是山西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公元前453年發生了晉陽之戰,趙,魏、韓三家聯合消滅智氏,三分晉國,史稱「三家分晉」,所以山西也被稱為「三晉」。公元前403年周天子正式承認趙、魏、韓三家為諸侯。當時,趙國的都城在晉陽(今太原市西南),韓國的都城在平陽(今臨汾市)、魏國的都城在安邑(今夏縣北),中期以後方移向河南、河北。三家分晉以後,魏文侯先後任李悝、吳起、西門豹、樂羊、卜子夏、段干木等一批人才,對舊制度進行了改革:廢除了世襲祿位制,把無功受祿的人看成是「淫民」,把他們剔除;把國有土地分給農民耕種,抽取「什一之稅」;嚴立了嚴刑峻法,維護封建社會的秩序等等。這些都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公元前260年,發生了著名的長平之戰,趙國被秦國打敗。之後,秦始皇統一中國,建立了中央集權制度,把全國劃分為三十六郡,以後又不斷增設到四十多郡。當時,山西境內有五郡:雁門郡、代郡、太原郡、上黨都、河東郡。
由於山西在軍事上處於戰略要地、因此它常常是北方新起部族的根據地。匈奴從殷周以來,就一直威脅著中原的各代王朝。它的地盤就在今雁門關北面、公元前200年,漢高祖劉邦被圍困在白登(今大同)達七天之久,西漢王朝不得不與匈奴作出讓步。以後,匈奴人逐步南下,在呂梁山上和汾河流域牧馬。到三國曹魏時,山西境內的匈奴人分為五部:並州茲氏(在今汾陽〕為左部;祁(今祁縣)為右部;蒲子(今隰縣)為南部,新興(今忻州)為北部;大陵(今文水)為中部,人數多達數十萬。此外,還有羯族在武鄉居住;鮮卑族拓跋部在代縣和大同居住;氐、羌在陝、甘居住,歷史上稱為「五胡」。公元304年,匈奴首領劉淵在左國城(今離石)起兵,逐步控制了屯留、高平、平遙、介休,自稱漢王。並州刺史劉琨奉西晉王朝的命令,負責並、冀、幽三州的軍事,在晉陽一帶抗拒匈奴及其別部達九年多時間,受到中原人民的擁護。但是,由於連年戰亂,山西的經濟遭到了嚴重在破壞。當時的太原,房舍被燒毀、屍體堆滿地,即使活著的人也被餓得骨瘦如柴,臉無人參;晉東南一帶的人口也四處逃亡,十個人中活不下二三個人。

公元386年,鮮卑族拓跋珪建立了北魏,在平城(今大同)建都。北魏逐步成為北方的大國,結束了連年戰亂的封建割據局面,形成南北朝對立的形勢。後來,北魏分裂為東魏和西魏,東魏的實權落在大將高歡的手中。高歡的兒子高洋於公元550年取代東魏,建立北齊,稱文宣帝。高氏父子以晉陽為別都,晉祠天龍山一帶的遺址,就是高歡、高洋父子建立的。長期戰亂,為佛教的興起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北魏時寺院有三萬所,和尚尼姑多達200萬。雲崗石窟在這一時期(公元453年—495年)修鑿成功。交城的玄中寺也於公元472年開始創建,成為曇鸞大師所創佛教凈土宗的誕生地。

2.隋唐至明清時期

從公元581年至907年為隋唐時期。隋朝建立以後,天下設總管府。在山西設總管府的有並、代、隰、朔四個州,而以並州為首。為了防禦北方強大的突厥國的侵擾,隋文帝派他的兒子楊廣率領軍隊駐守在晉陽。這時,國家統一,社會安定。河東地區既有鹽池,又產糧食,經濟相當繁榮。

隋末天下紛亂,群雄競起。任隋朝河東道撫慰大使和太原留守職務的李淵,在他的兒子李世民和晉陽令劉文靜等策劃下,率三萬兵力,從太原起兵反隋。他們渡過黃河,進軍關中,經過多年征戰,終於在公元618年建立唐朝,重新統一中國。唐太宗李世民即位以後,採取一系列措施,改革弊政、鞏固政權,從公元627年開始。出現了歷史上有名的「貞觀之治」的興旺景象。這時,國家的版圖廣大,社會經濟繁榮,文化高度發展。山西的經濟發展曾經居於全國的前列。那時,全國共有18個鹽池,河東就佔了五個,一個產鹽萬斛,供應京師,被柳宗元稱為「國之大寶」。唐王朝對山西十分重視,認為這里是「龍興」之地,於是把晉陽城定為北都,在這里廣積軍糧、兵器和甲胄,又大興土木修建宮殿和城池,現在晉祠還存有唐太宗親筆寫的《晉祠銘》,李世民死後,唐高宗李治繼承帝位,他的皇後就是以後改國號為周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皇帝武則天,她以太原狄村的狄仁傑為宰相,也是一個頗有建樹的政治家。唐代出現的山西名人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人物我們在山西名人中有介紹。隋唐時期,佛教興盛,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五台山,那時已經是寺廟林立、雕塑精美、名揚全國的佛教聖地。
元907年到960年是五代十國時期。公元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滅掉五代最後一個王朝——後周,建立北宋。他制定了「先南後北」的統一軍事計劃。劉崇依靠著北方的契丹,和北宋王朝相對抗。宋兵三攻「北漢」,都因為北漢有契丹軍的援助而失敗。直到公元979年,宋太宗趙光義又率領大軍出擊北漢,北漢主劉繼元才開城投降宋朝,北漢將領楊業也奉命向宋王朝投降。高歡父子、李淵父子、李存勖、石敬瑭、劉知遠和劉崇兄弟。都靠著晉陽這個地方爭奪天下當了皇帝,所以當時傳說晉陽城是「龍城」,太原東北的系舟山是「龍角」。所以,宋朝軍隊在攻佔晉陽以後,把千古聞名的晉陽城放火燒毀,又把系舟山頭鏟平。公元982年,宋王朝派大將潘美在唐明村(今太原市唐明飯店北)重建新城,這就是現在太原城的開始。為了釘破「龍脈」,在修城時只建丁字街,不修十字路。現在看來,這是很荒謬的迷信做法,但在宋王朝來講,為了釘死太原,不再出現和它分庭抗禮的人物,這樣做也是很自然的。北宋初期,採取了一些發展經濟的積極措施,山西再度出現了繁榮景象。太原產的銅鏡和剪刀遠銷各地,遐邇聞名。同時,山西境內已開始用無煙煤作燃料,用土坩鍋裝礦來煉鐵。隨著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文化的繁榮,出現了司馬光等一批有名的歷史人物,我們在山西名人中有介紹。

南宋以後,戰亂不止,北方經濟遭到嚴重破壞。山西因有太行山為屏障,受戰火摧殘比其他地方相對較少。經濟文化還比較發達。金代的時候,全國共設十個考區,山西就佔了三個。金代雕版印刷的中心就設在平陽(臨汾),金版藏經就是在平陽開雕印刷的。所刻的《四美人圖》、《關羽圖像》,繪畫精美。形象逼真,開創了人物版畫的先河,是中國版畫的一大轉折。在宋、遼和宋、金對峙時期,佛教又得到廣泛傳播,大同的華嚴寺就是遼代佛教宗派華嚴宗盛行的產物,應縣的木塔也是在遼代清寧二年(公元1056年)修建的。

公元1271年忽必烈(元世祖)建立元朝,把山東和山西作為「腹里」之地,派駐大量的蒙古軍加以統治。這時,華北地區的經濟和文化技術都有相當發展。義大利著名旅行家、元朝欽差大臣馬可•波羅(54—1324)在他所寫的《游記》中,對山西作出如下描述:「太原府工商頗盛,產葡萄酒及絲,有商人到印度通商謀利;平陽府居住商人不少。」著名的芮城永樂宮的壁畫,就是由元朝朝廷所信任的新道教全真派首領丘處機修建的,修建在所謂「八仙」之一的呂洞賓的家鄉。這座道教宮觀,是元代藝術的寶藏。洪洞廣勝寺明應王殿的元代戲劇壁畫也是這一期間所繪。

元朝末年,階級矛盾與民族矛盾十分尖銳。公元1351年,韓林兒、劉福通等率領紅巾軍起義。起義軍曾分路北伐:由關鐸和潘誠率領的中路軍於公元1357年進攻山西,攻破陵川,奪取潞州,北上佔領冀寧(太原),並向北面的大同進發,另一支分出去的紅巾軍,出絳州、沁州,越過太行到上黨,沿途橫掃數千里。
後來,朱元璋派徐達、常遇春北伐討元,進入山西。公元1368年,明軍佔領太原,元軍敗退到甘肅,但仍屢次騷擾明朝的邊境。朱元璋封他的三個兒子為藩王,進駐山西:朱(木岡)為晉王,駐在太原;朱桂為代王,駐在大同;朱模為沈王,駐在潞安,時刻防備元朝殘余勢力的侵擾。這幾個藩王都擁有重兵,並重新修整、加固舊長城和太原城,以此來鞏固邊防。明代洪武年間設山西行中書省於太原,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改為山西承宣布政使司,統管五府三州。洪武年間,曾遷山右澤潞之民往河北,遷山西之民往安徽、江淮、河北、河南和山東一帶。永樂年間,又把山西中部、西南、東南之民遷往北平。據說移民搬遷前,曾經在洪洞縣的大槐樹下集中,所以至今在各省人民中仍流傳著:「若問祖先來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的民諺。

明代中期,由於土地兼並,賦役加重,政治腐敗,再加上北部韃靼和南部倭寇的侵擾,連年戰事不斷,人民群眾忍受不了殘酷的剝削和壓迫,紛紛向外逃亡。到開順(明英宗朱祁鎮年號)末年(約1464年),從山西和河南逃到荊襄地區的流民就多達150多萬。正德(明武宗朱厚照年號)、嘉靖(明世宗年號)年間,陳琦兄弟在潞城縣青羊山起義,失敗後被捕。陳琦的兒子陳卿繼續領導農民堅持斗爭。公元1528年明世宗動員山西、河南等省軍隊分四路圍攻青羊山,才把起義軍鎮壓下去。為了加強對這一地區的控制,明朝特在青羊山設置了平順縣。

明朝末年,爆發了以李自成、張獻忠為首的農民大起義。起義軍的首領之一王嘉胤在陝西起義後,曾多次率領隊伍攻入山西,攻佔許多州縣,山西成了明民與起義軍的主要戰場。1644年,李自成率領五十萬兵馬,由陝西渡過黃河,經禹門口(河津市龍門)進入山西,攻陷太原,破寧武關,一路挺進攻入北京,明朝滅亡。清兵入關後,李自成又從北京退回山西,指示部將陳永福用堅壁清野的辦法牢固地把守太原。太原被清軍攻佔後,全省范圍內的抗清斗爭,依然蓬勃發展。1648年,姜瓖在大同宣布反清,第二年初佔領崞縣原平鎮,他的部將姚舉攻取忻州,下石嶺關;另一名部將劉廷奪取了繁峙、靜樂、交城、石樓、永和等縣;曲沃李建壽,運城虞永、韓昭宣,潞安蘇升等都紛紛起義,響應姜瓖抗擊清兵,曾在晉祠和清軍進行過激烈的戰斗。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年間(約1662—1795年),社會經濟得到相當發展,耕地面積增大,社會安定,人口大量增加。清王朝把長城以外的內蒙古呼和浩特等地劃入山西省內,共設9府、16州、108個縣。當時,山西的商業與金融業十分活躍。最出名的是出現了聞名全國的山西票號。

明清時代,山西的文化藝術也獲得相當發展。省會太原和各府城州縣都開辦了書院,清末太原的令德堂、潞安府的上黨書院、山西濬文書局都是比較有名的。乾隆以後蒲劇興起,它是當時重要的地方戲之一。名人學者中出現了傅山等著名人物。
五、行政區劃
太原市:杏花嶺區、小店區、迎澤區、尖草坪區、萬柏林區、晉源區、古交市、清徐縣、陽曲縣、婁煩縣。
大同市:城區、礦區、南郊區、新榮區、陽高縣、天鎮縣、廣靈縣、靈丘縣、渾源縣、左雲縣、大同縣。
陽泉市:城區、礦區、郊區、平定縣、盂縣。
長治市:城區、郊區、潞城市、長治縣、襄垣縣、屯留縣、平順縣、黎城縣、壺關縣、長子縣、武鄉縣、沁縣、沁源縣。
晉城市:城區、澤州縣、高平市、陽城縣、陵川縣、沁水縣。
朔州市:朔城區、平魯區、山陰縣、應縣、右玉縣、懷仁縣。
晉中市:榆次區、介休市、太谷縣、祁縣、平遙縣、靈石縣、壽陽縣、昔陽縣、和順縣、左權縣、榆社縣。
運城市:鹽湖區、空港新區、永濟市、河津市、芮城縣、臨猗縣、萬榮縣、新絳縣、稷山縣、聞喜縣、夏縣、絳縣、平陸縣、垣曲縣。
忻州市:忻府區、原平市、定襄縣、五台縣、代縣、繁峙縣、寧武縣、靜樂縣、神池縣、五寨縣、岢嵐縣、河曲縣、保德縣、偏關縣。
臨汾市:堯都區、侯馬市、霍州市、曲沃縣、翼城縣、襄汾縣、洪洞縣、古縣、安澤縣、浮山縣、吉縣、鄉寧縣、蒲縣、大寧縣、永和縣、隰縣、汾西縣。
呂梁市:離石區、孝義市、汾陽市、文水縣、中陽縣、興縣、臨縣、方山縣、柳林縣、嵐縣、交口縣、交城縣、石樓縣。
六、歷史遺跡

襄汾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古老的文化,境內有馳名中外的「丁村人」遺址,還有陶寺夏代遺址春秋晉城遺址。另外尚有漢末黃巾軍郭太部屯兵的白坡壘;以及史威村金代建築的「普凈寺」,丁村明、清居民建築等寶貴文物。

山西是厚重的黃河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古人類文化遺址、帝都古城、寶剎禪院、石窟碑碣、雕塑壁畫、古塔古墓、佛道聖地、險堡關隘以及革命文物、史跡等,從北到南、珠串全省,構成了山西古今兼備,豐富多彩的人文景觀。目前,全國保存完好的宋、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築物70%以上在全省境內,具有珍貴價值的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就有119多處。著名的旅遊景點有:大同旅遊區的雲岡石窟、懸空寺、應縣木塔以及中國五嶽之一的北嶽恆山;忻州旅遊區的五台山、蘆芽山、代縣楊家將故地;太原旅遊區的晉祠、晉中的平遙古城、昔日晉商的豪宅大院;臨汾旅遊區的堯廟、洪洞縣的大槐樹、廣勝寺、吉縣黃河壺口瀑布;運城旅遊區的解州關帝廟、芮城永樂宮壁畫、夏縣司馬光墓、永濟黃河鐵牛、永濟普救寺和鶯鶯塔,等等。其中平遙古城和雲岡石窟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山西是著名的革命老區。早在1921年,中國早期的馬克思主義者高君宇,就在太原組建社會主義青年團,開展革命活動。紅軍長徵到達陝北後,毛澤東親自率領紅軍主力渡河東征,在晉西、晉中、晉南各地遍撒革命火種。全國抗戰爆發後,八路軍三大主力挺進山西,創立了敵後抗日根據地。八年抗戰中,山西是華北抗戰乃至全國抗戰的重要戰略支點;山西地方黨組織培養了15萬名共產黨員,根據地向八路軍輸送了60萬熱血青年。解放戰爭期間,山西成為支援全國解放的戰略基地,廣大民眾積極支援前線,大批地方幹部南下或東進、西進,奔赴新區,為中國革命做出了重大貢獻。解放前的劉胡蘭精神,解放後的大寨精神、太舊精神、李雙良精神激勵著人們為爭取新生活不斷艱苦拚搏。

B. 呂梁市嵐縣在哪裡有火車票代售點詳細點,謝謝啦!

呂梁市一共21個代理點,嵐縣沒有代理點,下圖為21個代理點明細。


你可以在網上購票,然後提前兩三個小時到火車站,然後取票乘車即可。

C. 山西省呂梁市嵐縣東土峪鄉郵編是什麼

山西省呂梁市嵐縣東土峪鄉郵編是033500

D. 嵐縣的著名人物

張民覺、梁中玉、袁嵐峰、劉吉臻、尹俊士、劉振明

E. 做美發店半年了,一直找不到好的管理軟體 急求一款軟體急!急!急!在線等!!

從現在開始你算是找到了

閱讀全文

與嵐縣美容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整形醫師嚴新 瀏覽:466
水泡茶花 瀏覽:53
下巴整形手術後 瀏覽:171
激素皮炎的紅血絲 瀏覽:564
舒淇皮膚過敏照片 瀏覽:13
專科整形整容醫院 瀏覽:352
治療蕁麻疹的葯物圖片 瀏覽:193
大連皮膚病醫院招聘信息 瀏覽:661
美容院解壓 瀏覽:26
武漢整形醫院藝星 瀏覽:208
男性生殖皰疹吃什麼葯 瀏覽:355
神經性皮炎偏方不復發 瀏覽:362
水泡不挑破多久好 瀏覽:674
肛門邊皰疹 瀏覽:177
美容院怎麼弄蘆薈鮮汁 瀏覽:497
大都會美容美發民生大街店 瀏覽:894
生完寶寶皮膚特別黑 瀏覽:252
1祛黃褐斑的方法 瀏覽:977
閉口粉刺和蟎蟲的區別 瀏覽:661
水泡邊框 瀏覽:122